白水江保护局历年来大熊猫救护情况

文章来源:    作者:白水江       发布时间:2014-12-12     浏览量: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早在1958年文县人民委员会就在让水河流域的店坝乡清水沟办起了金丝猴饲养场,圈养金丝猴177只。1963年,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划定让水河流域39.883平方公里为大熊猫、金丝猴保护区,由文县林业部门管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在岷山地区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数量急剧下降,在众多的专家和科研单位认真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1978年5月31日经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白水江保护区,1979年8月改属林业部管辖,白水江保护区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大熊猫保护抢救为中心,深入开展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巡护监测和资源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了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工作,加大了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力度,在大熊猫保护抢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历年来大熊猫救护情况介绍如下:
       
       我局三十几年中因箭竹开花,两次受灾,从饥饿状态下共抢救回17只大熊猫。
       1983年5月10日在白马河倒兑沟跌不寨林中救回一只4.9公斤重的大熊猫幼仔一只,取名“文文”。
       1984 年3月,白马河灾区汗林沟病饿死亡大熊猫一只。
       4月12日丹堡河蓖麻沟抢救回一只病饿大熊猫。
       1985年5月2日在丹堡河邵家梁肖家湾抢救熊猫幼仔1只,约9月龄,取名“霄霄”。
       7月29日,一只大熊猫在横渡白马河后奄奄一息,经抢救无效死亡。
       1986年1月,文县林业局在岷堡沟边地坪救回1只大熊猫,幼仔体重4.1公斤,取名“雪雪”,交我局饲养。
       4月9日,丹堡河刁楼竹子坡海拔1660米处,抢救病饿大熊猫幼仔一只体重7公斤,取名“菲菲”。
       5月30日,贾昌大地岭1980米处的黄土梁抢救大熊猫一只体重80公斤,取名“昌昌”,约19岁。
       1988年3月29日,在店坝乡对树抢救回一只病饿大熊猫。
       7月, 店坝对树一只病危大熊猫因蛔虫进入胆道,不治而亡。
       1989年3月20日,我局三只大熊猫送卧龙繁育中心参加人工繁育科研课题。
       1994年4月中旬,大熊猫驯养繁殖场副场长范文安去成都动物园接收了应属我局的1只大熊猫幼仔“健健”。
       10月5日,在三仓乡政府附近首次发现一只大熊猫。
       1995年4月8日,碧口保护站辖区内一只大熊猫因病死亡。
        5月20日,白马河保护站火山沟发现一具大熊猫尸体。
        2002年铁楼救护回大熊猫幼崽“阳阳”,同年借济南动物园“昌昌”死亡。
        2005年铁楼发现4只大熊猫尸体。
        2008年借济南动物园大熊猫“桃桃”死亡。
        2009年碧口保护站辖区发现一只大熊猫尸体。
        1985年至1995年,从野外抢救回来的大熊猫林南、桃桃、平平、昌昌、丹丹等,分次送往四川,先后与卧龙大熊猫繁殖研究中心、成都动物园合作进行人工繁殖大熊猫攻关研究。值得一书的是,在当时进行人工繁殖,雄性大熊猫种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我局提供的雄性大熊猫“林南”,在大熊猫人工饲养家族中“大显神威”,成为当时唯一精子活力最强的一只。1993年9月,与成都动物园合作获得成功,产一胎双仔,雄性幼仔“健健”是保护区第一只“非婚生子”。以“林南”为代表的甘肃大熊猫,为我国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为最终攻克人工繁殖大熊猫“三难”大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真英雄。可以讲,在人工饲养繁殖攻关研究成功中的大熊猫,有相当一部分大熊猫体内流着甘肃白水江大熊猫的血液。我局提供的另一只雄性大熊猫“丹丹”在与卧龙繁殖研究中心合作中,进行了放归野外试验,使其成为邛崃山系大熊猫家族中的一员,实现了岷山山系大熊猫与邛崃山系大熊猫的联姻和基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