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文章来源:保护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29     浏览量:

    陇南秦巴山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构建

   陇南,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矿产、水、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十三五”期间,我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为统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为突破,以污染防治攻坚为重点,全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2021年共造林6160亩。2018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植被恢复:植被恢复造林总面积2210亩,其中:白马河保护站造林面积983亩,丹堡河保护站造林面积1005亩,碧口保护站造林面积222亩;让水河保护站高桥沟、西沟矿点清理40余处。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更有力发挥我生态和区位优势,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植于心、落实于行

    生态治理及保护

    区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河流比降大,有白水江及其支流丹堡河、白马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让水河、大团鱼河、小团鱼河,水力资源充沛。

  (一)已建成运营水电站整改情况。已建成运营7座,停产1座,且水电站各类手续齐全。2017年3月21日,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水电站最低生态下泄流量的紧急通知》,责成各水电站严格执行电站生态基流规定,保证最低下泄流量,督促各水电站统一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将实时监控信号联网发送到县水务局生态流量监控平台。安排电站所在乡镇积极配合白水江自然保护局,开展了水电站垃圾清理、周边环境美化,设置监督公示标牌,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与监管部门签订保护协议。截止目前,白马河内阳尕山、李子坝、芝麻山、寨科桥、草河坝和让水河刘家坪6座电站已经安装了生态流量监控设施,在线监控信号实时发送到县水务局生态流量监控平台,各水电站进水口冲闸安装限位装置确保下泄生态流量。丹堡河刘家湾水电站因2018年暴洪灾害,主要设施及在线监控设施受损,正在维修当中。小团鱼河坪里水电站进水枢纽于2013年水毁,停产至今。县农业农村局督促水电站业主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设计并开工建设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修建工程,除水毁的2座水电站外,6座已建成。

   (二)3座在建水电站整改情况。按照省市整改方案和清单要求,我县成立专项工作组,参照祁连山保护区水电站《关闭退出补偿方案》,制定了3座水电站《关闭退出补偿方案》和《拆除及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方案》,对3座水电站实际施工量进行审计评估。县上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联合执法组,完成了3座水电站建筑设施拆除,封堵了引流涵洞,清运了建筑垃圾,开展了土地平整、覆土等工作。目前,韩家沟、古坪沟3家电站覆土绿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

   区域流域生态保护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大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在核心区内禁止群众通行和开展旅游活动,一般也不允许进行科学研究。此外,自然历史遗迹也属于绝对保护的对象。 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自然保护区设立与保护

  1、自然保护区设立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成立,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东经104°16’— 105°25’,北纬32°36ˊ-33°00ˊ,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9个乡镇。总面积为183799公顷,区划为核心区90158公顷、缓冲区26132公顷、实验区67509公顷 

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区内共有脊椎动物485种,隶属32目98科273属,占甘肃省脊椎动物总数的65.45%。兽类77种,鸟类275种,鱼类68种,两栖爬行类65种,昆虫类2138种,蜘蛛195种。白水江分局辖区内珍稀濒危物种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等19种,二级保护动物藏酋猴等74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225科988属2870种;19亚种;239变种;12变型。该保护区是甘肃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有珍稀濒危植物38科63属71种及变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科4属6种,即珙桐、光叶珙桐、银杏、紫斑牡丹、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等6种、二级保护植物岷江柏木等57种。

   2、国家公园建设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前身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于1978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被确定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单位。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东经104°16′—105°25′,北纬32°36′-33°00′,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10个乡镇。总面积为182023.14hm2,其中核心保护区109153.43hm2、一般控制区72869.71hm2。白水江分局主体部分位于岷山山系的摩天岭北坡,另一部分位于白龙江北岸西秦岭山地的小团鱼河上游红铜河流域,东南至西北分别与四川省青川、平武、九寨沟县相邻,北部至东北与甘肃武都、康县接壤,南部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连成一片。

   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成立,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东经104°16’— 105°25’,北纬32°36ˊ-33°00ˊ,行政区划上隶属陇南市武都区、文县的10个乡镇。总面积为183799公顷,区划为核心区90158公顷、缓冲区26132公顷、实验区6750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7.3%。保护区由两个在地域上分离的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位于白龙江以南的甘川两省界山--摩天岭北坡,但在碧口附近包括了南坡的李子坝,即青川河源区。另一块具有飞地性质,位于白龙江北岸支流小团鱼河上游红铜河流域,属西秦岭山地。

    保护区建设及管理生态环境整治

根据《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全面做好林草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甘林保函〔2021〕147号)、《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甘林保函〔2021〕78 号)、《中共文县委办公室 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办发〔2021〕13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管理局局长刘兴明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杨培斌任副组长的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调度全区排查整治工作。制定了《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面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一、高度重视,认真排摸,全面掌握本次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情况

从3月13日开始,我局在全区范围内扎实开展了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采取踏查、摸排、执法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两大类,分解任务,进行详细安排部署,责任到人,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对厂矿企业、项目建设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治清单,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通过排查,未发现违法违规建设高档住宅和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等行为。

二、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绿盾”专项行动问题整改情况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绿盾2017”、“绿盾2018”专项行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共排查出需整改的生态环境问题为101项,第一类为水电站11座,其中已建成运营6座,分别是芝麻山、寨科桥、李子坝、阳尕山、草河坝二级、刘家坪水电站;停产2座,分别是刘家湾、小团鱼河水电站;已拆除3座,分别是古坪沟、深沟、韩家沟水电站。第二类为道路72条,均位于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村、通社、通户道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平整或硬化,属于民生工程。第三类为工厂12家,其中工矿企业3家,分别是文县鑫磊选矿厂、文县荣兴铁合金厂、文县明辉硅业有限公司碳化硅厂;其它工业企业9家,分别是化坪村魔芋加工厂、马家山合作社茶叶加工厂、李子坝文县玉皇茶叶加工厂、李子坝文县玉兰茶叶加工厂、文县御泽春茶叶加工厂、文县碧口龙泉饮用水厂(文县碧口农村安全饮水项目)、文县美迪林纳米材料开发厂、文县良匠木材加工厂、文县顺宏带锯房。第四类为其它人工设施6处,分别是文县驰野大鲵养殖场、李子坝村石溪大鲵养殖场、陇南源泉大鲵驯养繁殖场、文县青山绿水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腊肉加工基地、马家山茶园小木屋、文县源泉娃娃鱼休闲山庄。2019年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以来,通过信访反馈4项,分别为陇南市顺天铁合金厂(陇南地区顺天扶贫开发铁合金厂)、文县荣昌铁合金厂、甘肃省文县明辉硅业有限公司、甘肃龙江硅工业有限公司

通过整改,保护区内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绿盾2017”、“绿盾2018”专项行动101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通过县级验收和市级认定,部分通过省级验收。2019年信访反馈的4项生态问题,根据陇南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全市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监督会议情况的通报》(第12期),已整改完成。

   森林防护

   森林防护是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重点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局上下密切配合,狠抓落实,依法办案,主要所做的工作:一是深入辖区大力开展巡山查林工作,有效地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维护林区秩序的稳定;二是提高林政案件的查处督办力度,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专项行动;三是对非法采矿、贩运薪柴、非法收购薪柴、违法占用林地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四是开展“绿盾行动”、“巡山清套”、“两省四县联合巡护”、“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和“爱鸟周”等专项行动,在区内开展排查清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五是定期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

 2016-2021年共办理林政案件26起,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和宣传活动大小百余期。经过多年来保护区有效管理林政案件大大下降,随着法律法规宣传深入群众,群众对《森林法》、《野生动植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当地政府对领导偏远地区群众经济扶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矛盾在在下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逐渐形成。

国家级保护区管理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始建于1978年,它的主要任务:贯彻国家关于发展自然保护事业的方针、政策,以保护和驯养繁殖大熊猫为中心,全面保护好笨区的自然资源,确保以大熊猫为主的自然环境,并结合保护事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为保护、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

我们通过巡护监测、森林防火、林政管理、社区管理、生态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2016-2021积极有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

以“爱鸟周”为突破口,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法规和舆论宣传,结合野外巡护、监测、森林防火及林政资源管护等工作,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甘肃省陆生野生保护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补偿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悬挂横幅、车载广播、发放宣传单、微信平台等方式,在辖区内大力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和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宣传活动,让社区群众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5年以来,出动宣传车辆1000余台次,出动人员4000余人次,走村入户宣传2000余户,受教育群众12000余人,发放野生动物保护、疫源疫病防控知识禁种铲毒等宣传单45000余份。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

 通过整改,保护区内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绿盾2017”、“绿盾2018”专项行动101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通过县级验收和市级认定,部分通过省级验收。2019年信访反馈的4项生态问题,根据陇南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全市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监督会议情况的通报》(第12期,已整改完成。

(三)全力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

 全面清查整治2013年以来破坏森林资源问题 

我局深入辖区70个行政村社进行全面排查,对主要沟系展开全方位巡护踏查,接到举报以及排查出的各类疑似问题线索逐一开展现地核实不留任何死角,力争全面、准确发现问题,确保工作实效。此次行动中,共计出动车辆80余次,人员400人次,张贴书写宣传标语120余条,散发宣传单10000余份。经排查,辖区内未发现毁林违法违规行为。

我局加大林政案件查处力度,从2016年6月-2021年8月,我局已办结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共26查处率100%,行政处罚公民26人。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我区林区秩序稳定,动植物数量稳中攀升,自然资源得以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