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保护区发现新记录种--水鹿

文章来源:保护局    作者:大熊猫管理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30     浏览量:

8月28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工作人员在整理实时回传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在位于邱家坝窑炕沟梁编号为020027FA和020026C8红外相机分别拍到该物种的2张照片和两段视频,视频拍摄时间为2023年8月27日19点44分和49分,红外相机拍下的物种拍的格外清晰,健壮的身体、独特的角、头、耳朵以及白色的裆部、黑色的尾巴等明显特征。后经管理局动物专家鉴定,该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并确认该物种为白水江保护区新纪录。

9ca0242b-9e68-479b-b0f3-69b89c5f3348.jpg

水鹿在甘肃省博峪河保护区首次监测到,确认为甘肃分布新纪录。白水江分局是甘肃省第二个监测到有水鹿分布的自然保护地。

水鹿(学名:Rusa unicolor)体型粗壮接近马鹿。成年雄鹿体高130 厘米左右,体长130~140 厘米,体重200~250 千克。水鹿的四肢细长而有力,尾巴的两侧密生着蓬松的长毛,看上去好似一把扇子,尾巴的后半段呈黑色,腹面颜色雪白。

只有雄兽头上长角,角从额部的后外侧生出,稍向外倾斜,相对的角叉形成“U"字形。与其他鹿种相区别的重要特征是:角小、分叉少;颈腹部有手掌大的一块倒生逆行毛;毛呈偏圆波浪形弯曲。

栖息地主要海拔高度为2000-3700米。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阔叶林、季雨林、稀树草原、高山溪谷以及高原地区等环境。喜在日落后活动,无固定的巢穴,有沿山坡作垂直迁移的习性。其活动范围大,没有固定的窝,很少到远离水的地方去。国内在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有分布。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高度重视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科研监测工作,初步建成了智能化、可视化“天空地”一体化的科研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明显看到了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的增加。

随着国家公园的建设,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的召开、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公布、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监测体系规范也相继出台,为白水江分局今后的监测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