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党委书记刘兴明一行到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考察交流

文章来源:    作者:李瑞春       发布时间:2015-10-27     浏览量:

        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白水江保护局党委书记刘兴明带领有关科室及保护站负责同志一行4人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交流,该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陈有顺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全程陪同考察。

        刘书记一行先后深入该局石林保护站、尕海保护站、则岔保护站和玛日护林防火检查站实地考察。在24日由尕海则岔保护局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刘书记一行通过听取尕海则岔保护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开展示范保护站建设、巡护监测管理、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保护等方面工作情况的介绍,与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细致交流后,刘书记对尕海则岔保护区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高度赞赏该局公益林保护的创新理念、保护湿地等方面的举措及开展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内涵的“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值得学习和借鉴,并希望尕海则岔保护区到白水江保护区参观考察、交流经验,共同发展。
      启示一:勤奋敬业,以干克难。在考察石林保护站和则岔保护站期间,我们发现该局保护站均处远离人口密集、海拔高达3000多米的高原区域,管护面积大,管护人员少,日常巡护主要交通工具以摩托车或步行为主,生活食材尤其是蔬菜供给匮乏,进入10月份就开始烧煤取暖,但职工精神面貌良好,对待工作态度责任心强。我们仔细翻看了他们的工作日志和记录,工作做的一丝不苟,扎实到位。
       启示二:管理体系完整,保护区管理工作水平高 。保护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全面加强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使保护区的管理向科学、合理、人性化迈进,从而更好地加强了自然保护工作的开展。
       启示三:湿地资源保护成绩显著,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珍稀鸟类资源。以尕海湖为中心的尕海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储水、供水特别是储存碳汇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已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资源。该局成立以来,通过采取筑坝蓄水、围栏育草、休牧禁牧、草场改良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使尕海湖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公顷恢复到现在的2170公顷。与此同时,沼泽湿地、洪泛地和高山湿地的面积有了明显的恢复,草场的覆盖度和产草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加之保护区藏族群众信奉佛教,对珍稀鸟类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冬季来临时,许多鸟类缺乏食材,当地藏族群众将盛满粮食的布袋投放在结冰的尕海湖上,确保珍稀鸟类安全越冬。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是1998年8月18日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为247431公顷。在管理上,管理局下设三个保护站,尕海保护站以保护黑颈鹤、黑鹳、灰鹤、大天鹅等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尕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则岔保护站和石林保护站以保护紫果云杉原始森林、雉鹑、斑尾榛鸡、蓝马鸡等珍稀鸟类及林麝、马麝、鬣羚等高原蹄类动物、石林景观森林生态系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