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至1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组一行8人,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分局开展科技指导工作,与中层干部就国家公园建设中经验和存在问题座谈交流,并举办专题讲座,对基层管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座谈会上,党委书记黄晨翔从白水江片区基本情况、国家公园建设进展、社区共建共管共享、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实施、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并提出统一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监测技术标准,统一员工工装、业务用车等后勤保障标准,建立巡护监测专项经费、野外监测设施设备运营维护经费稳定投入保障机制等建议。专家组在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白水江片区功能区划、科研管理、自然教育、巡护监测、栖息地保护等方面与有关科室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听取了意见建议。
专家组深入碧口保护站马家山社区、白马河保护站和大熊猫驯养繁殖中心,对社区共管共建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巡护监测、信息化建设进行实地查看,详细了解基层实际管理情况、科研需求、野外工作需求、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需求、专业技能培训需求等情况;对在建的大熊猫野外救护中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观摩,现场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技术指导。
下午,专家组在白水江分局为全局干部举办了3场专题讲座。周世强教授以《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为题,从13个方面讲解了从加强野外救护、强化人工圈养阶段向野化放归阶段的历史性转变。王也博士以《野外大熊猫样品采集规程》为题,从大熊猫粪便采集标准、原则、规则、流程、工作方法、注意事项、科学要求等具体细节进行系统和专业讲解。杨建处长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为题,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等方面向全局干部进行了专业分享。通过专题讲座,开阔了全局干部视野,拓展了技术人员思维,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认真消化所学内容,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自然保护工作成果,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以更坚定的政治自觉、更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开阔的工作思路、更有力的工作举措,为大熊猫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成都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科技专家全程参加考察、讲座、科技指导和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