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概况

文章来源:保护局    作者:熊猫办       发布时间:2019-08-05     浏览量:

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以下简称白水江片区)位于甘肃省南端,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行政区划上涉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武都区,由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2570.9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470.91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100平方公里。范围涉及铁楼乡、刘家坪乡、范坝镇、碧口镇、玉垒乡、丹堡镇、 中庙镇、石鸡坝镇、尚德镇、裕河镇、五马镇、枫相乡、三仓镇、洛塘镇等14个乡镇。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白水江片区共有野生大熊猫111只,其中白水江保护区110只,均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上摩天岭一线的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带中,大熊猫主食竹五种,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完全能够满足现有大熊猫生活。

  资源概况

白水江片区属长江支流嘉陵江流域,是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其自然地理条件独特,地形地貌地质复杂,气候温暖湿润,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白水江片区位于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境内主要海拔在1500m~3100m之间,最高峰丹堡河的驼峰山,海拔4072m;最低位于中庙罐子沟的白龙江河滩,海拔595m;白水江片区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比较明显。年均日照时数 17llh;年均气温 14.8℃,年均降水量为840 mm~1086.7mm,年均相对湿度61%;白水江片区水系为白龙江水系,主要支流有白水江、让水河、小团鱼河、碧峰沟、石龙沟、裕河、余家河、五马河、曹家河、大团鱼河、小团鱼等。河流密集,沟谷纵横,水系呈叶脉状汇集主流,河谷深切,水流湍急,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白水江片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大型真菌41科122属294种、苔藓23种、蕨类植物33科67属196种、种子植物136科813属18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44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7种,中国特有种995种。有竹类资源18种,大熊猫主食竹5种,面积为60800 hm2;白水江片区查明有昆虫24目227科2138种、鱼类4目8科68种、两栖类2目8科28种、爬行类3目11科37种、鸟类16种43科275种、兽类7目28科77种。珍稀濒危物种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二级保护动物41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

  经济社会

白水江片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社区人口众多,辖区总人口27290人,其中文县17398人,武都区9892人。所在的陇南市文县、武都为省级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但区内民族和历史文化缤彩纷呈,白马藏族和三国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白水江片区地处偏远山区,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人才短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弱。

  片区建设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属于新生事物,尚处于探索过程,共分三个阶段:起步、试点、和建设。2016年-2017年属于起步阶段,着手准备公园筹建的前期资料、范围、面积等;2017年-2020年为公园的试点阶段,该阶段为公园边界勘定、确定功能区、总体规划制定、体制改革、自然资源摸底、社会经济调查、基础设施初步建设等试点工作开展;2020年以后为公园正式建设阶段。

  工作状况

筹建组织机构。开展区内国有资产清理整顿工作。开展社区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全力开展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完成白水江片区的功能区划。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片区总体规划》初稿和各项专项规划。项目建设情况。2017年-2018年,本区开展的大熊猫公园白水江片区体制试点项目包括:2017、2018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基建投资项目和2017、2018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项目以及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申报五块    

 

DSC_6878.jpg